机构纪事
历史足迹 奖项荣誉 重要事件
媒体播报
媒体播报
活动通告
活动通告

汪清:设计师里的“包工头” ,旅行中的“菜谱学习机”

发布时间:2021.01.25      浏览次数:716



对汪清的采访很惬意,因为大部分时间里我们都在聊共同感兴趣的旅行,以及旅行中的吃。

他的旅行观念是让自己脱离游客的身份,尽可能地贴近当地人的生活习惯,甚至想要成为当地人。做设计师这个工作,正好能够满足他对旅行的热情:时间自由,节奏可控。

 




旅行队伍中的攻略好手



 

2017年10月中旬,避开国庆旅行大军,汪清约朋友组六人队,飞兰州走了一趟在当时还不算知名的青甘大环线。




8天8夜3000公里的自驾行程,跑遍了草原、戈壁、雪山、盆地,看遍了湖泊、沙漠、雅丹、盐湖等,感受在四季变化里穿行的滋味。沿途他们在每个落脚点找最舒适的酒店,吃最具特色的风味,喝最土的当地酒,实实在在地感受了一把西北豪情。



回来后算了一下费用,含上往返机票,人均花费6000元。这是令他颇为自豪的一点,因为那次的行程安排是他负责的。事实上,只要有他在的旅行,做攻略这种事儿就不会假手他人。





“福州出发前,就已经做好全攻略,他们该上班上班该赚钱赚钱,什么都不用想。”穿着黑色风衣的汪清,很松驰地用右手在坐椅上撑了一个姿势,“吃喝玩乐行住停,我都做了详细的计划与应变方案,应急药物和工具等也事先都准备妥当。”

 




设计师改行做工程管理‍



 

能把一件复杂事情逻辑清晰地处理好的能力,不仅仅体现在玩上,在工作中汪清亦是如此。


他的本职是一名室内设计师,但在现在的公司里,同时还要管一些设计以外的事情,比如客户接待,需求沟通,合作设计师的对接,以及他们给出的方案造价梳理,客户的满意度把握等。

  

施工现场


这种对全局把握能力的展现,其实早有端倪。


2008年汪清发现,自己在案子上总是被工程板块掣肘。为了从根上解决问题,他的方式特别硬核:从设计领域直接跳进了施工领域。


施工现场


前后花了六年的时间,他在工程施工板块下苦工,把施工的“底细”摸了个滚瓜烂熟,特别是工艺工法工程造价两项尤其擅长。


等到2014年回归设计时,汪清拥有了其他一些设计师不太擅长的技能:设计内容工艺分解精准控制落地成本

 




“不是业主提的,是我自己想改”



 

想在室内设计师这一个行当里闯出名声,没有一些傍身的特长是不行的。能够精准控制落地成本固然重要,但汪清更能打动客户的是“长期服务”。


福州·融汇山水叶宅

他现在手头上的一个案子,是一对大学教授夫妇的宅第,目前正在施工的阶段。但如果从设计算起,其实到现在已经是第三年了。


福州·融汇山水叶宅


施工过程中时不时地会有一些小改动,比如客厅原先设计阶段是配置了一个大尺寸电视机的主题墙造形,装修刚开始时他把电视机改成了幕布投影仪。刚调整了主题墙不久,从舒适性出发考量,常规的中长焦投影仪会有光源污染,他最近又替换成短焦投影的激光电视,再次对配套的主题墙相应又做了设计调整。


福州·融汇山水叶宅


“这些改动都不是业主提的,是我自己想改。”说到这块的时候,汪清的表情比之前聊旅行的时候微微严肃了些,“毕竟技术一直进步,产品一直更新,两三年前不够成熟或价格太高昂的技术和产品,现在都可以应用了。”


他做过的案子中不乏这样常改常新的例子。这种主动为客户着想和长期服务的理念,让他与很多客户成了生活里的朋友。

 




旅途中尽量让自己融入本地人‍




跟工作中一样,能成为很多人喜欢的朋友,汪清也有自己的绝招:吃。


他的心底有一块柔软的区域都留给了吃。别人去旅行,带回来的可能只有回忆,而汪清带回来的还有当地美食的做法。手抓羊肉、手抓饭、坑锅羊肉、剔骨牛肉、酸汤饺子和胡辣汤,他都能做出印象中的味,这些都是在与本地人多聊多问中学来的“本事”。


这也缘于他与其他人旅行心态的不同,别人去旅行的身份是游客,他则尽量让自己融入本地人,去看到听到意想不到的东西。


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成为本地人,汪清有自己的秘诀。台湾作家刘克襄写过一本叫《男人的菜市场》,写的是他每到一地都喜欢去逛当地的菜市场,汪清也是如此。



“去一个新地方,最好了解本地风土人情的地点是早市和菜市场,而且市场边上肯定也有最本土的小吃。”他是一个特别愿意尝试的人,聊到西安的东昌门早市,他还念念不忘,“进一个摊点,看看当地人都在吃什么,你就点什么,保准不会错。”

 


“在当地的菜市场里才能买到口味最新鲜价格最实惠的东西,记得在敦煌的人民公园早市买了20块钱瓜子,份量足得够吃一个月呢。”不知不觉我们聊了两个小时,福州冬天的午后气温略有下降,汪清夹了夹衣服的领子,“吃羊肉的好季节又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