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纪事
历史足迹 奖项荣誉 重要事件
媒体播报
媒体播报
活动通告
活动通告

张文贵:从摇滚乐队吉他手到独立设计师 用思考与自己独处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次数:766


张文贵的新办公室里,放着一把木吉他,这是他七年摇滚乐队吉他手生涯的一个痕迹。自小喜欢艺术和文学的他,在父亲的引导下走上家装设计师之路,并最终成为独立设计师。中途或许有些坎坷,但喜欢探索事物背后价值的他,也在独立设计的领域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


而立与不惑之间的格物

 

张文贵最近在读关于王阳明的书,最新的一本是《五百年来王阳明》。这本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在2017年写的书,通过王阳明苦难辉煌的一生,展现心学的强大力量,揭示心学的精华:心外无物、知行合一和致良知。在百度百科上,这本书被归类到哲学。采访中,我们花了很长的时间在“格物”这个充满了中国哲学意味的词上。张文贵现在的年纪处在而立与不惑之间,他喜欢花大量的时间思考人生的问题、职业的问题和客户的问题。碰到的那些事、物和自然环境,多多少少都会给他带来一些思考,然后积累和消化:“简单点说,把现实世界里客观的东西,变成你主观思想里的东西,这就是格物的过程。”在张文贵的标准里,好的设计师要有底蕴,这决定了设计师面对作品时会不会有灵感,能不能创造价值。

 

没被采纳的“虚岁”

 

采访的最后,一直避免谈论具体作品的张文贵,借着文学和哲学的话题,饶有兴致地跟我聊起他的一个作品。严格意义上说,是一个并没有完全落地的作品。那是一个有小品味的餐厅+书吧+咖啡馆的综合业态空间,他给取的名字是“虚岁”。“虚”这个概念,用的是老子在《道德经》中的“致虚极,守静笃”。与这个名字一起的,还有一副他写的对联:虚极释物求无欲,岁寒三友有礼节。在他的规划中,那是一个比较有禅意和品味的空间,不受外界的干扰,客人可以与三五好友在其中,享受一种空明宁静的状态。在给我解释这个作品的设计想法时,之前采访中一直表现得四平八稳的张文贵,在我的眼里一瞬间就灵动了起来。在他做过的那么多作品里,这可能是他最有感觉的一个。很可惜,因为种种原因,这个名字与对联并没有被采纳。

 

从摇滚乐队主音吉他手到独立设计师

 

张文贵的爷爷和父亲两辈都是做装修这个行业,但张文贵从小喜欢的却是音乐和绘画。但他也清楚,没有殷实家底,走艺术这个行业很难。于是上大学时,他听从了父亲的建议,学了室内设计。但那颗艺术的心却始终不死。大学里,他组了一个乐队,唱的是流行摇滚。“我们与70后的摇滚不太一样,比较偏欢快和正面的歌曲内容。”那是让张文贵很开心的四年,以致于毕业之后,这支乐队被继续保留了下来。但复杂的社会与单纯的象牙塔太过不同,乐队成员们的想法和行为都开始变样。终于,在离开大学的第三年,作为主音吉他手和乐队灵魂人物的张文贵觉得无以为继,于是退出了乐队。一直接设计效果图的活赚钱来贴补乐队开支的他的退出 ,也宣告了这支乐队命运的终结。离开乐队半年后,张文贵就由父亲带着,正式进入了装修设计这个行业,成为一名设计师。摸爬滚打了几年,也攒了一些经验,他从装修公司出来,做了独立设计师。

 

只对客户和设计负责

 

张文贵说,自己做独立设计师的前两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光鲜。收入上先被腰斩一半,他还要面临着自己找客户谈客户这些以前在装修公司根本不要操心的事情。但他对此甘之如饴:“收入上减少了,但精神上富裕了,只要对客户和设计负责就可以,其他外部那些乱七八糟的因素不用想。”从公司出来后,张文贵在自己办公桌上写了八个字:正直、客观、专注和执着,用来提醒自己当初做独立设计师的初心。渐渐地,他在这个行业里有了口碑 ,连续做了彼岸城、海润滨江和海润尊府等项目。更让他满足的是,有了表达独立观点的底气,他能更加专注于设计本身,也有更多时间来追求内心真正想的东西,例如设计中的文化底蕴与审美。

 

△易观空间设计事务所作品 | 名城港湾

摒弃喜好,把背后的价值做到最大化

 

在他看来,设计是一种更偏唯心风格的事物:“到了一定高度,你必须要剥离掉具体的事物,一个设计师要成长,总不能一直跟业主在表达点线面这个层面上的内容。”但他同样反对将设计与艺术混为一谈:“设计毕竟是一个服务行业,若说主观的话,更多的是表达客户的主观,要把价值做到最大化。”价值,是采访中张文贵一直强调的另一个关键词。在他眼里,设计师的价值是图纸背后所呈现出的极具生命力的东西。可能很长一段时间之后,这种生命力还存在,甚至衍生出更多的附加价值。“所以,我认为一个好的设计师要学会摒弃自己的喜好,而去关注事物背后更深层次的内容。”张文贵认为,这个过程因人而异,但都要从自身的底蕴积累中去寻找合适的答案。

 

△易观空间设计事务所作品 | 悦橦休闲餐厅


用良知找到人生的支撑点

 

设计这个词在张文贵看来等于“设想+计划”:能看到未来的趋势,但也可能有不可控的因素。只有理解了这一点,你才会明白为什么他不留恋过往。一方面,一件作品的完成,一个项目的完工,可由设计师掌控的部分只有1/3;另一方面,张文贵很坚持每一次都尽全力把这1/3尽力做到极致。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他都隐隐表现出一种精神上的洁癖,这也许和他在读的王阳明心学中的“致良知”有着莫大的关系。离开一手创立的摇滚乐队,是因为乐队成员的所为已经偏离他的标准。选择做独立设计师,表面上是为了追求更独立的表达,实际上也是良知在驱使着他远离行业中的各种潜规则。站在人生重大选择的当口,在人欲与良知之间,他总是更偏向后者,并以此找到每段人生的支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