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我可能还是会回到自己的老家,把它打造成一个我心中的民宿。”讲到对未来的规划时,陈楚晨透露了自己的民宿梦。他的老家在福安,有三亩地,走三分钟能到水边。那里承载了他快乐的少年时光,也许还有他接下来的某段人生。
在东南亚仅用7天击败法国同行
陈楚晨刚回到福州没有多久,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又一次把自己归零了”。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这个福安汉子的“战场”在东南亚。因为一个汽车城项目的关系,他在柬埔寨和越南一带待了段时间,顺带着感受了一把国际化的竞争。
柬埔寨有着将近百年法国殖民地的历史,不仅留下了很多法式风情的文化因素,现在很多法国人在柬埔寨这个国家工作和生活。作为新来者,想要在当地开拓市场,免不了与作为原来审美主流的法方同行进行较量。
进入到那个汽车销售展示市场的项目时,团队面临的局面很不利:法方团队相当是主场作战,而且已经提前于他们介入半个多月了,留给团队的时间只有3天。在这几乎不可能的时间下,陈楚晨团队展示出了令甲方惊讶的工作效率,并拿出了一个相当有质量的方案。
最后的结果是,甲方把几乎本已经板上钉钉给法方团队的这个项目,交给了陈楚晨。“其实现在东南亚一带都在复制中国的商业风格,所以我和合作伙伴在国内做过的那些项目经验起到了很大作用。”说到拿下项目的成功之处,他倒是显得很淡然。
以工作的借口到处在玩
虽然从北方学习和工作后回到福州已经十几年,但陈楚晨的项目基本上都在外省。这或许与他当年在北方建立的深厚人脉颇有关系,但在他自己的眼里都是“以工作的借口到处在玩”。
其中一个玩的项目是在北京的中荷教育实验基地,从幼儿园到初中的基础教育在中国,高中和大学在荷兰。这个教育基地的创始人是国内一个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对于设计方案特别看重。陈楚晨和甲方沟通了整整三个月,期间还去威海体验了他们教员的岗前培训。并与旗下多个园的负责人深入沟通。

北京中荷教育实验基地
最后陈楚晨拿出的是一个以色彩、造型、体验来激发孩子想象力和适应力的空间设计方案,获得了甲方的高度认可。施工完成后,呈现的大概是方案的80%,是把他的设计理念和甲方的教育理念结合得比较好的一个案例了。这个教育基地从造型和布置上,都很注重迎合小孩子的心理,陈楚晨的方案保证了每一个孩子进入园区后,都能很快地融入到空间里玩耍起来。
拎着iPad移动办公的设计师
不仅是在自己的项目里“玩”,他还经常在别人的项目里“玩”。
虽然base在福州,但他的资源基本都在外地。他曾经在大连工作了很长的时间,带出了很多的学生和徒弟。现在这些人慢慢也都成为当地市场可以独挡一面的人物,经常会邀请陈楚晨帮帮忙什么的。
他也乐意帮忙,坐着飞机或高铁就过去了,拎着iPad跟他们移动办公。“另一个好处是每个地方都有好吃好玩的,到那地方这些朋友都会招待。”说到生活里的享受,他眼中的欢乐又多了一分。
这种享受的心态还体现在他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上。当年在芍园的时候,陈楚晨就坚持要有庭院式的办公条件。这种要求一直持续到现在,正如回到福州后他所在的那家35层商业写字楼顶层庭院风格的设计事务所。
观云机构
最有价值的是客户心中的雏形
这种随意也体现在他的设计风格上,当被问及更喜欢或更擅长什么类型时,陈楚晨低头思考了半天,抬头给了一个相当无奈的笑容。
他坦言,适合业主的空间风格才是作品的唯一风格,无法给自己定义擅长某一风格,没有绝对的正确,只有相对的合适。
花园别墅设计
相比较风格,他更注重的是实现客户心中对于空间的雏形想法:“客户拿下一个场地空间时,心中一定对空间有一个布局想法的雏形,比如家庭成员的各自空间,生活动线。商业空间的功能布局使用,便捷管理动线等等。”
办公空间设计
综合办公场所
所以陈楚晨的习惯是先与客户沟通,把他们的雏形想法结合专业,合理地还原出来,然后才做设计。
用15%的节省牢牢拴住客户
是否能与客户沟通顺畅,甚至也成了他接案子的一个标准。如果不能一次摸清楚客户心中的雏形,他还会接着二次三次沟通。他笑称,有些案子就是在这样的沟通过程中不了了之。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陈楚晨也很“挑客户”。
但他很坚持这样的标准,不是客户想要的空间方案,在他看来是没有落地价值的。这种全身心为客户着想的工作习惯,也为他收获了许多的回头客。
办公空间设计
很多年前做一个别墅的项目时,业主不放心他报的材料价格,自己偷偷去建材问了一下瓷砖的价格。结果业主惊讶地发现,同样的产品陈楚晨报的居然比自己询的价还要低15%。
就因为这么一件小事,这么多年过去,这个客户有项目还是会找陈楚晨。即便他不方便做,客户也会让他看看设计师做的平面图,提些修改意见。
偷师法国同行的浪漫细节
没有特别擅长的风格,也没有固定的设计套路,陈楚晨能够在设计界立足的另一个优势是不断的学习和进化。
中荷教育实验基地的那个项目,他也是在与甲方的接触中,一边收集他们的诉求,一边在不断深入研究色彩与儿童教育的关系。以至于项目完成后,他也成了这方面的半个专家。
至于刚刚在东南亚度过的这两年,他也“偷师”了不少法国同行的浪漫情怀。
“那边的酒店无论多小,一定会设计个游泳池,然后这个游泳池也一定会有意境的绿植景观,哪怕就是三五棵。这么一点缀,那种休闲安逸的浪漫感就出来了。”说起自己这段异国工作的收获,陈楚晨的眼中开始闪着光芒。
这种利用小景营造的细节氛围,提升了陈楚晨对于客人住酒店想要的浪漫、舒适和安逸的理解,这也让他在回国后做酒店类项目的设计时更多了一份从容和深度。
回顾自己职业生涯数次或被动或主动的“归零”经历,陈楚晨已经显得很从容。谈起那些疯狂过也失落过的往事,眼中倒也有些自嘲的乐趣。“反正都要经历,早折腾总比晚折腾好。”在他眼中,归零并不可怕,因为他走的是一条不断自我进化的设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