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结束后的闲聊时间,郑伟对于采访地点所养的一只豹猫爱不释手,聊起豹猫的种种习性也是如数家珍,顺带又说到了养加菲猫的注意事项。说到宠物的时候,他眼里的光和刚刚两个小时里聊设计的光很相似,都是他很有热忱的事物。
如此有生活感的他,家里却并没有养猫:“一天24小时就那么多,花在设计及相关上的时间已经很多,实在是没精力再照顾一个这么花时间的爱好了。”
把最精彩的南洋风融入旅客心中
刚刚过去的这三个月,郑伟获得了难得的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作为良仓空间设计事务所的首席设计师,他每天的时间基本上都被工作填满,用他的话说“不是在工地,就是在去工地的路上。”
他现在手头上正在进行的一个项目是泉州通政巷的一个民宿。民宿在最近十来年的时间已经成为旅游度假的一个新选项,这种选项不仅发生在风光怡人的山间,也越来越多地发生在喧嚣都市的安静一角。大量的市场需求也催生了同质化的设计,主流的民宿设计分为两种,一是成熟些的禅意风,二是更贴年轻化的色彩系。
巷遇文化创意园 通政巷一号
郑伟对此心知肚明,他想实现的并不仅仅是外观上的美:“所谓的人文,在我理解就是有故事性,一段历史背景下一个市民的生活、意识形态、经济形态,这是我做民宿空间的灵感。”
在这个想法引领下,泉州最承上启下、最跌宕起伏也最精彩万分的一个历史时间段被他截取出来,为这个民宿敲定了南洋风的风格。“这个时期的泉州,既有中国的古典韵味,又有东西文化碰撞的新鲜,还有下南洋所衍生的爱国文化,非常特别。”
从太空看地球的人文坚持
这种宏观与细节融为一体的人文坚持,贯穿于郑伟的诸多设计之中,不仅是这种本身就有文化指向的城市民宿,还有看似冷冰冰没感情的商业办公空间。
去年6月份,郑伟承接并完成了5500平方米的厦门红细胞集团办公设计。这个项目他花了很多心思,结合这家综合型现代投资企业的文化,做了一个未来星际战舰的风格。整个空间充满着年轻人的活力:飞船造型的前台,水波纹艺术玻璃吊顶,大面灰色裸顶与陨石坑装饰墙,银色条纹加白色灯带,这些敞开式的布置会让进入办公空间的人宛如踏上星辰大海的征途。
红细胞集团办公空间
但郑伟撇开了这些酷炫又时尚的设计,而是花了很长的时间聊太空舱风格电梯等待区一个从太空看地球的图案喷绘。
“业主的客户在进入公司的第一时间就能直接感知,这是一家未来型的有朝气的公司。”说到这个设计的初衷,郑伟说他套了很多层的想法,“同样,这个设计也易于业主向客户介绍自己,无论走多远做多大,做企业是为了回归本质,都是服务于人的。”
太空舱风格电梯
其实还有一个小心思,他也没跟业主方讲:“我还想让员工进入这个电梯间时,马上想起自己得回家了,不能天天为了工作而工作,你还有生活。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体验生活。”
客户、管理者和员工的人文诉求,就这样被他用一个从太空看地球的喷绘图案给奇妙地融合统一了起来。
拒绝比稿却打败14家对手
很坚持设计来源于生活体验的郑伟经常放飞自我,在业主给的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去一个人压马路、看电影、唱KTV甚至是一个人开车去别的地方。
红细胞集团办公空间的这个项目,业主方只给了一个月的时间,甚至派了总助每天到他公司坐着督工。即便如此极限而直接的压力,他也坚决让搭档无论多急都挡着不见面,自己则悠哉地花好几天时间在厦门逛各种小地方,还在一个酒店里住了几天。
但其实设计的图纸已经在他的脑袋里慢慢生成和丰富。”越是这种时候,我越不能受甲方业主的影响。一旦沉不下心来进入脑中的那个空间,我们这一行叫作入戏,反倒是要花更多的时间完成。“郑伟这么解释自己的这套逻辑。
紧凑的移动办公
这种将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的行事风格,大概也能解释为什么他总能拿下大的项目单子。多年的经验告诉他,不能以常规的方式跟着甲方思维去走,为了拿单子而拿单子,那样会处处被动。
武汉| 纽宾凯怡都大酒店
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前几年他拿下的一个武汉的项目。他进入时,另外14家公司已经比过一稿甚至是二稿了。他在汇报会上很直接地拒绝了甲方业主要求做一稿设计的需求。结果后来如他所言,业主没法从那么多家中选到心仪的方案。接着他邀请业主来考察良仓设计,细细地聊他对这个项目的看法,最后业主将项目交由他来设计。
“如果我也短时间去做一个设计稿,做法就跟那14家设计公司一样,套一些空间模式而已,无法真正打动业主的心。”多年来对业主方与设计方的主要矛盾有清醒认知,并且足够坚持自己的逻辑,这让郑伟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伴随一整个职业生涯的心理建设
进入室内设计行业的第三到四年,是设计师们抉择的十字路口。一部分人往往就自己开公司或跟别人合作去了,另一部分人则选择了继续学习,往更高的平台,做更多更好的作品。
多种因素的综合促使郑伟走上了第二条路,并且一沉就是好多年,也让他日后有机会看到更深的领域,从而形成了自己牢靠的根基和设计思想上的深度。
挫折也是让郑伟成长的养料,多年设计师的生涯,难免会有设计的作品与业主需求不对路的时候。除了心态上的平和,他还会选择退回来审视二者不重叠的区域,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再做方案的时候就要反推回来,加一些更多业主的生活体验,然后才能给他真正想要的。他想要一车梨,你给他再好的苹果都没用。”
设计师私享会
现在的他已经养了一个潜意识,接到空间的案子后习惯性会先想业主想要什么,并且抵制个人色彩的过分表达。“你可以带上自己的情怀,但前提是建立在满足业主的需求之上。”郑伟坦言这个平衡点很难把握,对于大部分设计师来说可能是伴随一整个职业生涯的心理建设。
“同样需要心理建设的是,做空间设计永远存在遗憾。尤其是随着时间推移,它会有一个时效性,十年就算很长了。”坐在市中心35层商业写字楼顶层的院子上,坐在我面前的郑伟聊起自己行业的性质,思绪仿佛在无尽地扩散,“我能做的是在时间允许情况下,尽可能让这种遗憾少一些,相对耐看一些,有深度一些。”